《姿勢慣性》
體能訓練的動作各有不同,就算同一動作,因為每人都會有其姿勢慣性。但不一定所有人的受力點都一樣,肌力分佈都不一定平衡,所以其實體能訓練上是可以有專屬的姿勢慣性。
以 Plank 平板支撐作例子,主要訓練肌群
為(Core muscles)腹直肌、腹外斜肌以及增強腰腹及肩胛穩定性。而主要動作是將手肘往地上壓,撐起整個身體,手肘跟地面成90度 ,用腳趾和前臂支撐住身體。(可略過)
正常姿勢教學是要保持身體挺直、沉肩,不應讓身體下墮,要讓身體連一直線(腰、臀、腿),並保持自然呼吸節奏,不應閉氣。而下墮、搖擺不定都代表著你核心肌肉力量不足。
但其實根據經驗,有些學生是不能做足以上動作,並不是他們核心肌群太弱,而是應以自身受力位置去完成plank 的動作,有些學生可能先天性橈骨突出、肘關節病變,甚至可能是髖關囊及周圍肌肉比例太低,導致他們動作會偏前、手肘跟地面不能維持90度,也有可能連身體一直線都維持不到。
這種情況,有可能他們不應鍛練此動作,但我認為只要動作維持情況下能確保應訓練的肌群都觸及到,而沒有任何特殊痛楚的情況下,就算完成度不足,也不代表無效。
以圖中的三位學生作例,就算三人各有不同姿勢慣性,只要確保他所做的動作能觸及到plank應該訓練到的肌群就可以了,動作完整度與訓練強度的計算,應由教練去指導而不應由學生自行調整。
當然,不同訓練動作,都應了解身體的適應性,去作調整。而不是盲目追隨某動作的完整性,不單單是plank ,其他體能訓練動作都應先了解訓練那些肌群,再用身體作調整,才是聰明的體能訓練者!